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商家企业 > 正文
    购物车
    0

    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及对我国农业的启示

    信息发布者:qy13653013824
    2021-11-13 16:09:49    来源:互联网   转载

      爱农者说

      

      摘 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发达国家发展现代农业, 实现农业现代化, 并没有固定的发展模式, 劳动力资源丰裕而土地资源匮乏的国家, 在农业发展中大多以劳动替代资本;而劳动力资源不足但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 大多以资本、技术替代劳动, 发展机械化以节约劳动力。我国发展现代农业, 要在借鉴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模式的基础上, 立足本国现实国情, 依据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禀赋做出合理的战略选择, 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发达国家是现代农业的先行者, 已经普遍实现农业现代化, 从实践来看, 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各不相同。事实上, 一个国家发展现代农业, 实现农业现代化, 究竟要采用何种起步方式, 主要是由其当时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工业化水平所决定的。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拉坦通过对资料翔实的分析和对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实践的总结, 指出世界上劳均土地在30公顷以上的国家, 基本上走的是机械技术型道路;劳均土地在3—30公顷之间的国家, 走的是生物技术—机械技术交错型道路;而劳均土地不足3公顷的国家, 多数走的是生物技术型道路。[1]

      一、美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

      

    美国土地资源丰富, 地广人稀, 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工业化水平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美国的土地和机械设备等生产要素的价格相对较低, 而劳动力价格则相对较高, 因而农场主大多使用土地和机械替代劳动力, 相应地, 美国形成以资本、技术替代劳动, 以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持续的科学技术创新以及强化的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 自始至终是美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

      (一) 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科学技术应用广泛

      

    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工具相结合, 在高新技术的作用下, 美国农业机械设备数量倍增, 不仅性能好, 而且不断研究和出满足精细化作业需求的农业机械。多功能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使得美国成为世界机械化水平最高, 人均经营耕地最多的农业国家。美国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自19世纪40年始, 随着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美国农业生产全面实现了生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 电力在农业生产、灌溉、加工及存储环节中成为重要的动力。在这一过程中, 化肥技术在生产中也开始广泛使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工业部门的先进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逐步应用于农场, 实现了管理的现代化, 农业的生产、加工、灌溉、收割和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相互衔接形成了统一的链条, 实现了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美国政府还建立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大力推广各种新型农业科学技术。

      (二) 高度重视土地制度变迁, 推行土地租佃制度

      

    土地制度是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土地制度适应农业发展, 才能有效地释放劳动力, 提高农业生产力, 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美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土地制度的变迁和土地租佃制度的实施。美国土地租佃制度的推广, 在促使小土地所有制向大土地所有制转变的同时, 也为土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 加速了土地集中的进程。

      

    土地租佃制度使得美国土地所有权与土地经营权相分离, 大土地所有者向农业资本家出租土地, 而农业资本家雇佣农业工人, 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营农场。先进的土地产权制度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为美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

      (三) 市场机制与政府扶持相结合

      

    美国是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 市场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相互作用, 引导农业资源配置到生产效率高的企业和农场, 并逐步形成市场决定农产品价格机制。农业的市场化带来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巩固了农产品市场的稳定性。

      

    美国政府在充分尊重市场机用的同时, 也主动发挥政府对农业的干预和调控作用, 全力扶持农业的发展。美国政府制定一系列农业政策, 专注于农业市场失灵的修正, 维持农产品价格稳定, 尽可能地消除自然灾害对农业产生的不利影响, 抚平农业市场波动。早在罗斯福政府时期, 为了避免农产品总量过剩引发的价格下跌, 政府就制定积极的农业政策, 对撂荒农民给予不同程度的货币补偿。为稳定农业发展, 美国政府还实行了农作物保障计划及休耕计划。“农业法案”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为农业的教育、科研及技术推广提供了重要的行动依据;美国政府还高度重视农业法律和法规的制定, 不断健全法制, 维护农业市场公平的竞争秩序, 保护农民的经济利益。

      (四)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大力发展农业行业协会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一直是困扰美国农业发展的难题之一。为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 一些中小规模的家庭农场自发组织起来, 成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合作社, 实现了家庭农场、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销售市场的有效衔接, 建立起完善的服务体系, 大幅度地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美国政府重视扶持农业行业协会的发展, 美国农业行业协会数量众多, 覆盖面广。农业行业协会一般是由农户或者农产品加工企业自愿组织起来的非盈利性机构。农业行业协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主面:

      

    1.加强与政府的沟通, 影响立法机关。美国农业行业协会通过行业调研, 及时向国会和地方立法机构和政府, 反馈行业信息, 有效地影响政府法律的制定和涉农政策的出台。《美国法典》规定, 联邦农业部必须召开听证会, 听取有关行业协会的报告, 才能做出重大决策。

      

    2.为协会会员提供各种便利服务, 如开展生产、技术、行业标准培训, 通过市场调查研究, 为会员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向会员提供国外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 帮助会员开拓海外市场;推销美国的农产品, 开展国际贸易是农业行业协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3.有效地协调会员间关系, 减少贸易摩擦。为避免行业内农产品价格的恶性竞争, 消除贸易摩擦, 维护会员的基本利益, 农业行业协会在行业内部一般采取农产品最低限价措施, 防止会员之间搞价格大战。在国际贸易中, 为保护本国农产品的合理价格, 农业行业协会一直实行“价格统一”原则, 也就是在同一区域, 根据关税水平, 对出口农产品实行“统一售价”, 这些措施不仅避免了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 而且使本国农产品出口企业摆脱因价格战而带来的反倾销或反补贴诉讼困扰, 增强了本国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日本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

      

    日本农业的资源禀赋与美国迥然不同, 日本劳动力资源丰富, 但土地资源却很有限, 并且土地价格与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 使得日本无法向美国那样使用土地和机械替代劳动。因而, 日本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主要依托科学技术, 提高土地生产率, 提高农地的单位面积产量。为此, 日本利用科学技术对农作物品种进行改良, 大力发展农用工业, 加强农田基础水利设施, 适度使用农药和化肥, 尤其是化肥的使用极大地延缓了土地资源的减少速度, 使日本摆脱了农业生产受制于土地资源稀缺的困境。在某种程度上, 日本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是起步于化肥工业的。

      (一) 优先发展生物技术, 集约化经营

      

    日本根据土地资源匮乏, 多丘陵, 但水利资源丰富的有利自然条件, 在农业发展中制定了优先发展水利基础设施、生物技术的策略, 在此基础上再发展机械化。为此, 日本借助生物科技的兴起与发展的重要契机, 不断通过生物技术改良农作物品种, 改进施肥, 改良土壤, 使农业现代化得以实现。同时, 日本为突破土地面积小, 土地分散化的约束, 从国外广泛引进和采用小型农用机械, 对土地精耕细作, 实现集约化经营, 带来土地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

      (二) 政府主导型

      

    日本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 日本在自由市场经济基础上, 政府对农业实施全面干预, 农业宏观调控力度高于大多数发达国家。日本政府通过经济立法和农业产业政策对农业经济加以调控和引导, 将分散的小农经济纳入到政府的指导范围内。为调动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对农地之外的土地征收高额的固定资产税, 但对农地仅象征性征税, 这一做法有效地促使日本农民倾向于保留农地, 从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稳定。同时, 日本政府根据分散的农民无力承担农业发展中所需要巨额投资的情况, 政府从财政、信贷等方面向农业大型水利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很好地解决了现代农业发展中所需的资金问题。

      

    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日本政府除了对农业直接投资外, 还实行了农产品价格补贴政策, 政府补贴覆盖了70%以上的农产品价格。此外, 日本政府还运用财政政策等宏观调控工具, 对农业实行了低税政策, 农业税率不足非农业税率的一半。低税政策在增强农户市场竞争力的同时, 调动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

      (三) 小规模家庭经营体制, 农民大多兼业化

      

    日本农业生产向来以小规模家庭经营体制为特征。虽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日本的农户规模有扩大趋势, 出现了专业化畜牧场, 但受自然、历史条件、传统习惯的影响, 日本并没有在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上进行创新, 小规模家庭经营在农业中依然占据主体地位。这就决定了日本的农业现代化是在小规模经营基础上实现的, 而这也正是日本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与其他发达国家显著差异所在。

      

    日本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 农民的兼业化现象较为普遍, 兼业农户在农业中一直占有较高比重。像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 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 大量农民从农村向城市迁移, 而其城市化和工业的快速发展也足以吸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然而, 日本由于传统的农识, 以及农民对土地的强烈依赖心理, 使得很多农民不愿意放弃土地, 而成为兼业农民。高度的农民兼业化, 尤其以非农业为主要收入的兼业农民占有相当例, 对当地的经济结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 强大而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日本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与其强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紧密相关, 多样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形式, 数量庞大的农业合作组织发展迅猛。其中, 农业协同组织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业协同组织是一个在政府引导下, 小农自愿组织起来的全国性民间组织。日本政府对农业协同组织给予大量的资金支持, 农业协同组织机构遍布全国, 它与农户建立起广泛的经济联系, 提高了农户的组织化程度, 实现了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三、西欧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

      

    西欧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经形成独特的发展模式。以英国、法国、德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农业资源禀赋优越, 既不像美国那样资本充裕但缺乏劳动力, 也不像日本土地资源有限但人口众多, 因而, 这些国家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实现了机械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并重发展, 在大规模使用现代机械设备发展农业的同时, 高度重视以生物技术为主体的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很好地兼顾了劳动生产率与土地生产率的同步提高, 实现了农业的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园林化的同步推进。

      

    法国政府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农业政策, 旨在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 对农业实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府成立了“土地整治与农村安置公司”, 将整治后的土地大多给中等规模经营的农民, 通过支持中等规模经营的农民, 来加速土地集中的过程, 促使分散的小农流向城市。为发展现代农业, 法国政府还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法规, 制定“以工养农”政策, 对农产品给予价格补贴。政府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也采取了诸多措施, 例如,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重视农业教育, 构建了完整的农业教育体系, 强化对农民的培训, 扩展农业经营者的科学文化知识, 提升其对农场的经营管理水平。

      

    法国政府非常重视市场机制对农业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法国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专业化的形成,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无不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得以实现, 法国大量的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 按照市场规则运作。法国政府还注重城乡统筹发展, 将农村现代化与城市现代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加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 积极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和快速发展。

      

    英国为发展现代农业也采取了大量措施, 其中政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英国政府运用各种法律手段支持农业, 保证农业的稳定与发展。政府对谷物、马铃薯等各类农产品规定了最低保证价格, 一旦这些农产品市场销售价格受市场波动的影响, 低于最低保证价格, 政府就会对销售价格与最低保证价格的差额进行补贴, 从而在根本上保护农民的经济利益,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英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与土地的规模化经营紧密相关。英国政府制定土地政策, 引导和鼓励农民对土地进行集中经营, 组建大农场, 朝规模化方向发展, 从而发挥规模效应。英国政府还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 大力发展农业信贷业务, 以土地或房屋为担保, 对购买或改良农田或进行农场建设等提供, 购买农业机械和农场建筑物的农民可以使用短、中、长期等三种形式。[2]

      四、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对我国农业的启示

      

    分析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 探寻其农业现代化实现过程中具有的共性, 审慎地借鉴其成功的实践经验, 将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 立足本国国情, 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

      

    纵观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 无不立足于本国现实国情, 依据其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做出合理的选择, 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客观地看, 发展现代农业并没有固定的模式, 创新农业科学技术, 提高土地生产率, 促进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 经济在新时代背景下, 在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同步推进的背景下,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也要立足于我国农业的现实发展基础, 根据农业的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 选择适合自己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

      (二) 加大政府对农业的调控与扶持, 培育农业市场主体

      

    发达国家大多为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 拥有完善的农业市场体系, 农业经济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市场机制的作用。发达国家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农业资源的同时, 非常注重政府对农业的扶持与宏观调控。由于农业具有弱质性, 仅仅依靠市场来调节, 价值规律的滞后性极易导致农业市场失灵。政府的作用就是要修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发挥政府对农业市场的调控作用, 促进农业的健康增长。

      

    我国为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在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 政府要制定有利于现代农业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 培育具有竞争性的市场主体, 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增强农民的市场竞争力, 政府要扶持和推动农村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发展, 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程度。加快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 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同时, 政府的财政政策、金融和外贸政策要向农业倾斜,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保护农民的经济利益。

      (三)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离不开土地制度的激励。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 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均是农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耦合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土地制度的变迁、演进的过程, 即是农业生产关系动态调整、适应农业生产力的过程。美国土地制度从小农制演进到大农场制就验证了这一点。作为农业生产关系调整的日本农地改革, 引起农村经济、社会和关系的变革, 为日本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来源。而法国农业迅猛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则是及时调整土地政策, 调整农业生产关系。发达国家土地制度的改革实践, 充分表明农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静止不变的, 农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势必引起相应的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与改变。而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环境的变化, 土地制度的变革与创新也就成为必然。为此, 我国发展现代农业, 就需要继续深化土地制度的改革, 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进程, 全面推进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工作, 保证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顺利实施, 及时、快速地调整农业生产关系, 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四) 创新农业科技, 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动力

      

    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农业科学技术一旦产生重大突破, 就会引起农业生产力以几何级数快速发展。发展现代农业, 必须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动力源泉。因此, 为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发达国家都把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放在重要的位置。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也需要高度依赖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与推广。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政府要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体系, 在全国范围内组建各层次的农业科研机构, 将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作为农业的重要支撑, 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农业, 科研机构和研究院所要为农民提供切实有效的科技指导。同时, 政府相关机构要促进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使之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来源:对外经贸2018年02期

      作者:朱江梅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